兰陵笑笑生,四百年悬案今当定止

兰陵笑笑生

四百年悬案今当定止

当代有两大文史悬案与枣庄有关:一则影响世界文史的《金瓶梅》著作者兰陵笑笑生谁属之争,一则影响中国文史的刘伶寝地之争。这两大悬案,因了主域地之无为,致使域外觊觎垂涎,攘攘不止。还因了明代鸿儒大吏邑人贾三近之参与,此两悬案可并案裁定。本论以解四百年悬案兰陵笑笑生之谁属为主,间之参论刘伶墓址之求证。

因了《金瓶梅》巨著的表观特殊性,一般世人看不到她所蕴藏的深刻社会价值、历史价值,和在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意义的文学价值。伟人毛泽东说:中国小说写社会历史的只有三部:《红楼梦》、《聊斋志异》、《金瓶梅》,《金瓶梅》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,是《红楼梦》的老祖宗,不可不看……《金瓶梅》是《红楼梦》的祖宗,没有《金瓶梅》就写不出《红楼梦》(摘自《毛泽东与古典小说》)。英国《大不列颠百科全书》评价《金瓶梅》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。而作者也惮于礼法,很具有政治敏锐性,或民间肤浅,目光直而无曲不能视其背,致使批判现实主义者亦常被批判,故著作者并不署具本名,以兰陵笑笑生迷惑世人四百年。故三百年来,王世贞说甚具权威。因为兰陵故地的当时代大吏文豪贾三近并不为后人所识,他的高官形象、卓越的政治才华,和被乡党里人奉为圭臬而崇拜的因素,不同程度的掩盖了一些事实真相,使后人也不愿把《金瓶梅》往他身上佐论。但菩萨亦有三十二个化身,一个博学鸿词、志得意满、思维迸飞的贾三近,他的真实情况到底怎样?是否始终就是那神坛上被乡人顶礼膜拜的正襟危坐者?非也。

文革是一场文化浩劫,即使这两个悬案的有力证据,也遭破坏。但客观上,破坏时出土的古物,又对这两个悬案提供了有力佐证。本论在张远芬教授力证《金瓶梅》作者为吾乡邑人鸿儒大吏贾三近的基础上,一改张先生的外化特征比对,为内部基因测序,并呼吁充分发挥域内力量,铁定四百年悬案,为还原事实真相,光耀乡贤智慧,亦为书写和丰富中国和世界文学历史,做出微薄贡献。

一、兰陵一词所容纳的地域心理与文化认同,以及当代行政区划给枣庄人面对历史带来的百味纠结。

兰陵是天下最美的域名。兰为芳界君子,德馨四溢,陵为原中高地,翘楚八方。兰陵合璧,馨德至臻。一部电视连续剧《兰陵王》和一曲《兰陵王入阵曲》,千载之后,亦能瞬时在国人间掀起波澜,足见其充盈的美学价值。故我故土之人,身浸其韵,为之倾倒。

这么美丽的名字,是谁赋予的呢?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,他已经空前,诗仙李白也只能望其项背。但我不敢保证他绝后,或者会有一个人后人能超越他,但甚为渺茫——他就是屈原。那时屈原为楚左徒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正春风得意马蹄疾,授意于楚王全权治理国家,将从鲁国得来的次室邑更名兰陵,寄予了一个美好的政治宿愿。屈原自楚都过境并宿住兰陵,将适之稷下学宫,与孟子讨论连横大计。

屈原是一个对花香触觉最敏锐的人类,并赋之以美德,将人以温馨。一部至今无人超越的《离骚》,穿越两千多年,所述各类芳馨至今氤氲不息。后荀子又任职于兰陵,著经于兰陵,讲学于兰陵,终寝于兰陵。在这儿,他培育了韩非、李斯,一个为嬴政提供治国思想,一个为嬴政妙手经营天下,从此学风盛起,继之以萧望之、匡衡、疏广疏秀、王朗,并终孕育出了一代帝王萧道成、萧衍,生生不息,闪耀于中华文明史。而在西晋永嘉之乱望族南迁后,萧道成怀念家乡,硬是把常州易名兰陵,史称南兰陵。

于是,兰陵一词便香满这片土地。作为乡社级以至于郡县级,两千多年来直至清末,一直根植于枣庄这片土地,未有离开枣庄大地。史载,自楚国在山东大地上始设兰陵县,这便是山东的第一个县域,治域大部分在今枣庄大地。直到晋惠帝始设兰陵郡,郡址在今峄城区驻地,偶尔设在昌虑,即今滕州市羊庄镇的土城村,一直到南北朝时期。贾三近所撰《峄县志》载,唐武德四年,改兰陵为丞县。金明昌二年,改丞县为兰陵,县治公署均在现峄城区驻地。宋以后一直到清末,兰陵县名偶尔复用,但其治域众多历史时期称为丞县或峄县。年,中共鲁南区党委决定恢复兰陵县,治所在今枣庄市台儿庄城区内。

在本论叙述的关键历史时期,即贾三近生活的年代,兰陵作为哪级行政机构的名称呢?同期有两个行政区域使用了兰陵域名。

一则在峄县。查看了峄县志,发现了一个很惊讶的表述:峄县依县城向外辐射,东南西北方向有四个乡,而城西的乡,居然叫兰陵乡。乡下设社,社下设村。我反复通读了峄县所有的乡社村几遍,最后终于确认:兰陵乡,不在兰陵发轫之地,亦不在峄县城的东部,而在城西。兰陵乡治域很大,大的又让我惊讶:大致包括现在的榴园镇,阴平镇的北部,以及整个薛城区,即微山湖东岸至峄县城地带。怪不得明时峄县教谕傅尔德赋诗说明中,有“兰陵城北(此处即指峄县城)二十里枣庄,其地有煤窑”的记载,那时的枣庄还是一个小村子。而贾三近的府邸,就在距离峄县最近的、兰陵乡的第一个社——曹马社。所以,贾三近取名“兰陵笑笑生”之兰陵域名,不是对一个历史域名的怀念,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乡级行政单位。如果当时有身份证的话,贾三近的第一个身份证地址应该是:山东承宣布政司兖州府峄县兰陵乡曹马社贾泉村。

二则在兰山县。我总感觉,埋葬荀子的地方,应是兰陵的发源地,也就是上面所述的发轫之地,本论姑且称之为兰陵源。这是一个自然地理域名,只要地球和人类社会存在,她就存在。

老是想寻找这一个自然地理区域,想证明自己的推断。因为我的老家在刘伶墓那个村,距离东南方向的古兰陵有四五十华里。礼失求诸野,费了好大的劲,独辟蹊径终于理清了:那个区域范围,应该是兰陵东北圩村、兰陵西北圩村、兰陵东南圩村、兰陵西南圩村组成的、方圆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。或因建设荀子文化园,东南圩迁近于西北圩。这个地方,就是屈原所看到的漫陵的兰花于茂密丛林中馨香飘逸的地方。

而贾三近所在的明朝后期,峄县东部三乡,甘露沟,底阁,兰陵,却终于飘出了峄县治外,划归了沂州的兰山县。而且在兰山县,兰陵连乡级也没混上,作了石城乡的兰陵社。这是兰陵自被命名以来,最委屈的一次任命。她仿佛回到了故土,委屈的舔舐着自己的伤口。两千多年了,她仿佛一个美丽的少女,被人挣来扯去,看到了太多的人间纷争和血雨腥风,该回到生她的地方休憩一下了。所以,那些随政权而飘移而涨缩的空间,终将烟消云散去,这儿才是她的本真归宿。

然而,兰陵这词儿实在太美,她不能休憩太久。当身边众多的域名繁星般纷纷坠落于史,唯有兰陵恒星般闪耀弥香。民国至解放前后,虽然甘露沟与底阁两乡复归枣庄,然兰陵终未归来。因她介于枣庄和临沂的边陲地带,临沂对她又有了新的任命,先是擢为镇级,后又官复县级,然后再被削职,再复用,反反复复,并且在临沂和枣庄两地来回徘徊。终至于被消职了很长时间,因为在临沂,有一个叫苍山的顶替了她。去你的,兰陵已经心如止水了,任你如何折腾。

述到这儿,或者你早就被那些地域名称搞得昏昏然了,想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。正好,在你这种欲望下,我得说明一下枣庄、兰陵及其峄县的历史关系了。目前,枣庄市治域的南部,为古峄县,峄县再早为丞县,丞县再早就是兰陵郡了。所以,有了网络上根据现世域名,戏说兰陵王得改为枣庄王的笑谈。看起来网民还是很懂历史的,并没有把兰陵王替代为临沂王,因为临沂的历史上有琅琊王。再者,在地域文化心理认同上,枣庄显然继承了峄县的衣钵,因为枣庄的简称就是峄。

而临沂呢?虽然古称很多,但最著名的当属琅琊了。这个,你就知道了这是诸葛亮、王羲之、颜真卿的故里,而且孕育了中国历史上大臣最多的第一名门望族——琅琊王氏,涌现出了王朗、王戎、王导、王敦、王羲之父子等辉耀历史人物。

当代以来,兰陵作为治域名,仅留下了发轫之地的兰陵镇隶属于苍山县。在枣庄治域,兰陵名称也彻底消失了。故不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chuangyi2012.com/smyjs/smyjs/108650458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